恐怖攻擊後 挪威永遠無法再回到過去(夏明珠報導)
在上個禮拜以前,多數挪威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或者是因為太習慣,而沒有認真的想過,他們身處的國家,和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有多麼的不一樣,挪威的暢銷作家(奈思波)說,他曾想過,假使他離開挪威三個月,去環遊世界,他很有可能在不同的國家,見證政變、政治暗殺、饑荒、屠殺甚至海嘯,回到挪威之後,發現報紙上刊登的東西,和三個月前唯一不同的就是填字遊戲。
挪威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每一個國民的基本所需,都受到照顧,民眾對政治事務,幾乎有一面倒的共識,辯論的目的也只是要討論如何達成每一個人都已經認同的目標。在1970年代以前,挪威人口幾乎都來自相同種族與文化背景,這個國家只有在一個狀況下,會產生意識形態的分歧,就是假使有一種問題,已經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引發激烈辯論,挪威因為現實環境的變化,也被迫要面臨抉擇的時候,近年來,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該不該容許穆斯林的新住民,穿戴面紗以及興建清真寺。
儘管如此,在上周末發生恐怖攻擊以前,多數挪威人都對他們所享有純淨的政治環境與零污染的社會,感到自豪。
奈思波說,六月間,他與挪威總理詹斯索登柏格和另外一個朋友,一起騎車去登山,索登柏格只帶了兩個侍衛,一群人穿越奧斯陸市區的時候,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一輛車開到索登柏格總理身旁,駕駛搖下車窗,直呼總理的名字說,詹斯,’我兒子想跟你打聲招呼。索登柏格笑著和車內的小男孩握手,跟他說,嗨!我是詹斯。
索登柏格當時戴著自行車安全帽,小男孩繫著安全帶,雙方都在路口等紅燈,總理的保鑣停在後方好幾步的距離外,臉上都掛著微笑,整個畫面透露出的就是安和和互信,所有挪威人都把這種事情視為理所當然,誰也沒有想過,這會有甚麼問題,因為該戴安全帽的,戴了安全帽,該繫安全帶的,繫了安全帶,大家都很守規矩,在該停車的時候停車,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兩起恐怖攻擊,奪走了幾十條無辜的人命,幾天前,十多萬挪威人走上街頭,悼念受害人,那樣的景象,震撼了每一個人,挪威人最崇尚的美德就是維持頭腦冷靜,但是在創痛的此刻,他們拿出另一種美德,就是展現出溫熱的心。挪威群眾用行動表達,他們拒絕讓任何人奪走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他們拒絕向恐懼認輸。
幾天前,奈思波在火車上聽到一名男子憤怒的吼叫,假使是過去,他說,他很可能會湊上前去,了解狀況,不過在恐怖攻擊發生後,他的反應是,先看看身邊的小孩,確定他是安全的,然後看看四周,暗中盤算萬一情況轉趨危險,他該如何帶小孩脫離現場。奈思波說,他知道,這或許是因為剛剛發生過恐怖攻擊,他在心理上比較沒有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可能會隨著時間拉長,漸漸淡化,但是不可能完全消失。
奈思波的家,距離上周末遭到炸彈攻擊的奧斯陸政府大樓,只有一千多公尺,爆炸當時,他在家裡也感覺到了,隨後,烏托亞島槍擊的消息傳來,他問11歲的女兒怕不怕,小女孩引述父親曾經告訴他的一句話,她回答說,她當然怕,但是,沒有恐懼的人,不知道勇敢的可貴。
奈思波說,了上個禮拜的恐怖攻擊,挪威或許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那種因為���真,沒有受過傷害,而不懂得恐懼的日子,恐怕再也不會回來,就好像我們不可能回到童年,不可能再找回初戀的感覺一樣,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在知道了這世界上確實有令人恐懼的事情,可是不想讓恐懼剝奪像過去一樣正常生活的權力,那就需要勇氣,此刻的挪威,最需要的就是勇氣,唯有拿出勇氣,他們才能免於讓恐懼摧毀掉它們賴以建立一個開放與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
來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29/1/2vx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