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汪宜儒/烏坵報導】
古稱蜀道難,其實烏坵也很難。難於交通不便、難於軍事管制,因為十天才有一班船,船開與否,還得看天候的臉色,一般民眾也無法申請登島。這一回,紙風車三一九為了前進烏坵,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籌備、聯絡,終於等到國防部的專艦支援,同時召集了六十九位台灣本島的烏坵鄉親同船回家看戲,也看故鄉、看家人。
在台北從事建築業的蔡福春,也是烏坵的鄉代會主席,對於烏坵的交通不便,他有多次的切身之痛,「像是有一年過年,我已經跟老闆請了十五天的假,回程卻遇上颱風,我等到第廿天才有船回去。大家難得回鄉,是真的有苦衷,你說哪個企業老闆受得了『看天等船』這回事呢?」
鄉公所的秘書林振賢,年輕時在烏坵服役,後來他與島上的住民吳美蓮戀愛、結婚,從此「嫁」到烏坵,跟老婆一同經營小吃店「烏拉圭」。他那十七歲的小兒子,正是烏坵島上最近的一位新生兒,「當年他早產,還遇上颱風,最後是海鷗直升機來救,他就在海鷗上誕生,全島都叫他小海鷗!」這一回,原本在高雄讀書的他也跟著紙風車回家。
正因為交通太不便,近年,多數在台灣工作發展的烏坵鄉親是習慣將島上的長輩接往台灣過年、過節,像是經營「大媽雜貨店」的吳金財,今年五十六歲,女兒也長年在台灣工作,這一次有賴紙風車的專船,他終於看到滿周歲的孫子。
紙風車的行政經理張敏宜表示,紙風車三一九計畫本來就是要全台鄉鎮走透透,但劇團也認為,已經是費盡千辛萬苦到烏坵,若只是安排劇團登島演出,實在沒有意義,「應該要邀集鄉民們一道回家,陪著家人們看戲,過七夕、過父親節,未來,在他們記憶中留下的,就不只是看過紙風車三一九,而是在自己的故鄉吹著海風,與家人齊肩看紙風車三一九!」
文章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7/4/2wfi0.html
留言列表